關乎Be的變化,在高小已經是考試常見的題型。Be的形態: is am are【現在式】;was were【過去式】;will be/shall be【將來式】;has been/have been【完成式】,相信不少同學都已經掌握得不錯。但是,其實be具体上是有4種可能意思,而運用時都各自受不同的Grammar規則所影響,這個就不是很多同學都清楚。
這篇文章就是想搞清這4個可能意思及每種意思背後的grammar rule。
1. Be=是/作為
背後Grammar Rule: 後面會以noun作其Complement(補語)。
例1: I am a man.
‘a man’這個名詞放在am (be的現在式形態)背後作Complement,所以該Be翻譯成〈中譯:我【是】一個男人 / 我【作為】一個男人〉都可以。
例2: Being a man should take such responsibility.
‘being a man’這詞組,a man 在be後作該Gerund的Complement,所以翻譯成〈中譯:【作為一個男人】應該承擔此責任。〉
另外翻譯成「作為/成為」的例子: Being a professional gives us the reason to abide by our code of conduct.
(作為專業人士給我們一個理由去遵從作業守則。)
Being a human is already a legitimate reason to be a environmental-friendly person.
(作為一個人類已經是一個合理理由讓自己成為環保者。)